至清代鑲器類造型已越來越多,且流行一時。典型的造型是康熙時期的天圓地方瓶,此造型撇口,長頸,肩微圓,長直方體,上大下小略有變化,瓶體四面平整,顯示出清代鑲器制作的高水平。方瓶四面以以青花、五彩作畫,這類方瓶有的是兩面作畫,兩面題字;有的是四面作畫,頸肩處畫紋飾,每面都是一幅形式完整的單獨瓷板畫,內(nèi)容以泛舟赤壁、訪友問句、漁樵耕讀為多。從《青花山水人物方瓶》可看出當(dāng)時鑲器的畫面文人畫韻味十足,很有書卷氣。雍正時期方形器的制作以筆筒為多,如《粉彩山水人物斜方筆筒》呈平行四邊體形,兩面三刀側(cè)面以仿木紋釉作邊框,框內(nèi)微下凹,以單幅瓷畫裝飾,一面繪書生童子趕考圖,另一面繪墨彩山水。該筆筒完全是由兩幅單獨的瓷板畫來作器物裝飾的。
20世紀初期,中國陶瓷是一個以彩繪為主的時代,為了方便繪畫,鑲器類造型十分流行,如琮形瓶、燈籠瓶、扁形瓶等,這些鑲器的平形畫面與瓷板畫,是瓷板畫形式在瓷器類造型上的直接體現(xiàn)。
在清光緒之前用作繪畫的瓷板都是平燒的,平置于窯中燒制的瓷板背面會有“砂底”,沒有襯子印記。由于受匣缽大小及生產(chǎn)工藝的限制,大也不過是一尺五六寸見方。從傳世實物資料來看,光緒年間才出現(xiàn)了豎燒工藝。豎燒板背面有襯子印記,由于燒造工藝的改進,瓷板產(chǎn)品的尺寸也相應(yīng)增大了;由于突破了燒制工藝的限制,作為獨立畫種的瓷板畫在本質(zhì)上具有了發(fā)展的條件。瓷板畫既是瓷,又是畫它是陶瓷藝術(shù)擺脫工藝裝飾、融入文人繪畫而形成的陶瓷新門類。
此外我們承接各類加工訂單業(yè)務(wù),如陶瓷花瓶、陶瓷茶杯、陶瓷罐子、陶瓷紀念盤、筆筒煙灰缸、餐具、茶具,瓷版畫等大件裝飾品,工藝品,禮品。歡迎您來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