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創(chuàng)傷冷療康復設備-冷熱敷機
崴腳,診斷亦稱之為“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幾乎每個人都曾遇到,貌似損傷不大,卻是麻煩不小。崴腳后腳腕處(踝關節(jié))疼痛、腫脹,無法正?;顒?,嚴重影響生活、工作。甚至很多人形成了習慣性崴腳(慢性踝關節(jié)不穩(wěn)),實在不堪其擾。目前認為,盡早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是避免出現崴腳后持續(xù)疼痛、腫脹,以及導致后期踝關節(jié)失穩(wěn)的重要手段。而崴腳后的早期冷敷,則是廣為人知的措施之一。
崴腳后立即給予冰敷治療能使受損的收縮,終止或減少局部出血;降低血管壁的滲透性,減輕炎性滲出,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同時,在生理上當肌肉溫度降低到20度左右時,肌肉張力會減弱,低到10度時,痛覺神經的傳導也會變慢或暫時阻斷,從而產生有效的止痛效果。
同時,冰敷可以使周圍軟組織細胞代謝酶的活性下降,從而降低細胞的新陳代謝率(減少細胞組織的受傷及壞死),從而防止缺氧引起的組織損傷。
因此崴腳后早期的冰敷處理,可以減輕疼痛、腫脹和肌肉的狀態(tài),有助于更早的開始功能性康復訓練。所以早期控制損傷部位的出血與滲出,不僅是緩解疼痛及腫脹癥狀的關鍵,也為后期盡早恢復踝關節(jié)功能打下良好基礎。所以,崴腳之后,或者說各類軟組織損傷之后及時的冷敷,一直作為一項基本的緊急處理措施為大家所熟知。
如何安排和控制冷敷的時間,在止血消腫減少繼發(fā)炎癥損害的同時又不影響受損組織的修復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所以,目前較為共識的方法是,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以及其他的軟組織損傷緊急處理原則,不是冷敷,而是間歇性冷敷。具體方法,同樣是由Gabe Mirkin教授提出的——損傷后即刻采取冰敷10min,休息 20min,再冰敷10min,以1:2的時間比交替重復。而冰敷的階段長短,要看傷勢的嚴重性而定,并非人們常說的“前三天冰敷、三天后熱敷”,若是患部仍持續(xù)腫脹,冰敷就要繼續(xù)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