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柄操作簡單臥床病人用護理床
手腕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老人和小孩子更常見,如果治療后不進行康復訓練,手腕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關節(jié)僵硬。導致手腕活動受限等后遺癥。所以應當積極進行康復訓練。骨拆打石高后就應該慢慢訓練。拆石高后更應加強針對性訓練,為更好的恢復打下基礎。還有要注意飲食,不要吃發(fā)物,辣椒等等刺激性食物,注意營養(yǎng)均衡和合理休息。
步驟及方法:
1、 在復位固定后當天或手術處理后次日,應該開始做患肢未固定關節(jié)的活動,包括肩部懸掛位擺動練習和肘關節(jié)主動屈伸練習。2—3天后做手部關節(jié)主動運動,手指屈伸,并逐漸增加運動幅度及用力程度。第二周起,進行握拳做屈腕肌靜力性收縮(即不引起關節(jié)活動的肌肉收縮)練習。第三周增加屈指、對指、對掌的抗阻練習。
作業(yè)療法訓練技術
一、概念
作業(yè)療法訓練技術是根據患者的功能障礙情況有針對性地從日常生活活動、工作或生產勞動、休閑活動中選擇一些作業(yè),對患者進行訓練,以恢復其獨立生活能力的一種康復訓練和方法。
二、作業(yè)療法技術訓練目的
1. 訓練疾病帶來的殘疾和殘障。
2.維持健康、促進生活獨立程度.
3.提高生活質量,能很好的參與社會活動。
失能老年人移位床設計研究
我國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老年人口在增加的同時,失能老年人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本論文主要針對這一現(xiàn)狀,設計一款適合失能老年人使用的移位床,減輕護理者的負擔,可以彌補損失的身體機能或行動能力受限帶來的不便。失能老年人在實際行走中非常困難,從床到輪椅或從輪椅到馬桶的來回移動顯得困難。此移位床的主要功能是解決失能老年人由床搬移到輪椅上的費力問題,能盡可能的增加失能老年人的自主性。針對本課題研究的內容,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對國內外失能老年人的輔助設備進行研究分析,并了解發(fā)展趨勢,找到其設計的優(yōu)點與缺點,通過研究國內外現(xiàn)狀得知,國外此類移位設備起步較早,發(fā)展的也相對完善,逐漸像智能化方向發(fā)展;國內此類研究起步較晚,發(fā)展相對不完善,雖然眾多學者對相關產品進行了研究分析,也對相關的產品進行方案設計,但存在許多不足,國內大部分失能老年人還仍然主要靠人力搬移,因為目前這類產品占用空間較大,并且費用較高。通過調研分析,了解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狀況及信息,并確定他們的真實需求;通過實地考察,對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進行觀察,對他們的移位方式進行觀察,是否使用了移位設備及使用移位設備的不便;對相關案例進行分析,并對移位設備進行分類;人機工程學對移位床的尺寸進行合理的分析和確定。分析失能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對移位床設計的影響。對老年人輔助設備進行初步的了解,根據特點對其進行分類。并明確移位床的設計方向。了解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通過以上的分析總結,對移位床的整體方案進行確定。利用Rhino、Keyshot等建模與渲染軟件對方案進行繪制,展現(xiàn)立體模型,并完成工程圖的繪制。
手柄操作簡單臥床病人用護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