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汛期也就不遠了。要想在汛期及時完成排澇,那就必須保證混流泵、軸流泵等排澇設備能在排澇期間正常運行。
關于這一點,馬鞍山做的非常好,為迎接汛期到來,馬鞍山市政部門鋪開36座泵站145臺水泵的檢測和工作,以保障各項排澇設備設施在汛期能正常運作,為今年度汛打下的基礎。
據馬鞍山市政處排水所副所長徐進介紹,去年10月上旬,檢修人員就開始啟動全市36座泵站145臺水泵,以及閘門、格柵清污機等輔助設備的檢測和。同時,組織人員集中對各泵站的積水池、進水涵進行清淤疏浚。截至目前,他們已先后完成了采石河口、鎖溪河和慈湖河沿線等泵站內的水泵,以及閘門、格柵清污機和橡膠軸承等輔助設備的檢修和。下一步,他們還將對其他排澇泵站,立交泵站和污水泵站的混流泵、軸流泵、排污泵和潛污泵等進行檢查,4月底將完成任務。
另據了解,雨山河排澇泵站是城市重要防汛排澇泵站,該泵站電氣高壓始建于2000年,高低壓配電柜、變壓器及泵站中心高配室配電柜已老化,且故障頻發(fā),使得電氣柜設施已無常運行,容易給泵站運行帶來隱患。為此,馬鞍山市政處將投入資金240萬元,對雨山河排澇泵站高行更新。采石河口泵站是城市又一個重要的防汛排澇設施,目前正按照改造工程方案有序推進雙路電源的改造工程。這兩項工程交付使用后,可為城市度汛提供可靠的保障。
在《勞動合同法》頒布十年后的2017年,深圳終于有了批在深圳退休的外來工。這是一道分水嶺。此前,一批又一批的外來務工人員,在山下揮灑了青春與汗水,年老時只能回鄉(xiāng)養(yǎng)老,來時是農民,走時也是農民此后,只要自己和用人單位依法繳納了十五年養(yǎng)老,不管是什么戶口,到了退休年齡,都可以在深圳”職工退休證”,每月都有一份養(yǎng)老金自動打入。張鳳瓊捧著她的退休證有人說,2017年,外來工”深圳退休”的元年開啟。可以預見的是,深圳這座的城市,不再會背負”養(yǎng)蠱”之名,每個月都會有外來務工者在此退休、在此終老。深圳于他們,不再是漂泊的代名詞,取而代之的是--家。一張”職工退休證”深紅色的”職工退休證”,薄薄的一小本,卻凝結著張鳳瓊17年的打工生涯。張鳳瓊,四川南充人,51歲,是深圳批通過補繳養(yǎng)老領到”職工退休證”、每月開始養(yǎng)老金的外來務工人員。在深圳近20年的打工歲月,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