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參數(shù) | |||
---|---|---|---|
產(chǎn)品特性 | *** | ||
種類 | 種苗 | ||
莖粗 | 0.5cm | ||
苗高 | 12cm | ||
苗齡 | 一年苗cm | ||
品種 | 白芍芽 | ||
品種純度&ge | |||
96.0 | |||
病蟲害 | 無 | ||
可售賣地 | 全國 | ||
等級 | 1 | ||
貨號 | 6080 |
1、白芍種植種芽處理:
白芍一般選擇芽頭作為繁殖材料,將芍藥的芽頭順其自然生長形狀切成數(shù)塊,每塊芽2-3個,芽肉厚度2厘米以上,芽頭隨切隨栽,如不能及時栽種,應(yīng)暫時貯藏。選陰涼高燥通風(fēng)處,于地上鋪濕潤細(xì)砂土,將芽頭向上堆放,再蓋濕潤砂土貯藏?;蛲诳淤A藏,下雨時注意排水,以免霉?fàn)€。
2、白芍栽培時間:
華北地區(qū) 適宜的栽種時間為9-10月種植,南部和溫度較高的地區(qū)可封凍前種植,過晚芍芽頭已發(fā)新根,栽植時容易弄斷,影響來年生長。
3、白芍藥栽種方法:
首先把白芍芽頭大小分開,分別栽植,以出苗整齊,便于管理。大田栽培,行株距50×30厘米,每畝栽4000-4500株。旅游觀賞為主要目的栽培,可根據(jù)景點(diǎn)的具體布局,靈活合理選擇栽培方式。穴栽,每穴放芽頭1-2個,栽深4-5厘米為宜,蓋熟土并施人糞肥,覆土堆成饅頭狀,以利越冬。翌年3月上旬前后,芍芽萌發(fā)前,把饅頭狀的土堆扒開。
白芍田間管理
1、白芍中耕松土:
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中耕宜淺,以免傷根死苗。10月下旬,地凍前,在離地面7-10厘米處剪去枝葉,在根際培土,以利越冬。菏澤栽培白芍常用“劈壟亮根”法,即在種植后第2年5月上旬,將芍株周圍的土,輕輕撥開,讓根部稍稍露出,晾5-7天,再培土擁根,可以提高地溫,并殺蟲滅菌,達(dá)到增產(chǎn)效果,但晾的時間不宜過長。
2、白芍追肥排灌:
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 次3月下旬-4月上旬,施淡人糞尿,第2次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500公斤,第3次10-11月間,以圈肥為主,每畝1500-200公斤。第3年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750公斤,腐熟餅肥5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11月間施廄肥1500-2000公斤。
第4年收獲前追肥2次,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加硫酸銨1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
每次施肥,宜于植株兩側(cè)開穴施下。芍藥喜旱怕澇,一般不需灌溉,嚴(yán)重干旱時,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多雨季節(jié),及時清溝排水,減少根病。
擴(kuò)展資料
白芍的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根圓柱狀,灰黑色,直徑約8毫米;莖被兩列毛。葉對生,膜質(zhì),卵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基部寬4-8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深耳狀心形,葉耳圓形,下垂,兩面均被柔毛。傘形聚傘花序腋生,著花20余朵;花萼外面被微毛,基部內(nèi)面有腺體5個。
花冠白色,裂片長圓形,內(nèi)被微毛;副花冠杯狀,比合蕊冠略長,裂片中間有1小齒,或有褶皺或缺;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頭頂端略為2裂。
蓇葖雙生或僅1枚發(fā)育,短披針形,長約8厘米,直徑1厘米,向端部漸尖,基部較狹,外果皮有直條紋;種子卵形,長6毫米,寬3毫米;種毛白色絹質(zhì),長3厘米?;ㄆ?-10月,果期8-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