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脫毒中熟、高產 ——大西洋
特征特性:中熟,出苗后90天收獲。株型直立,分枝數中等,株高50厘米左右;葉綠色,復葉肥大,葉緣平展。花冠淡紫色。塊莖圓形或短橢圓形,單株結薯4~6個,結薯集中,中型薯率高,薯形整齊,薯皮淡黃色、粗糙有網紋,薯肉白色,芽眼淺而少。塊莖休眠期中等,耐貯藏。淀粉含量16%~18%,還原糖0.03%~0.15%,是目前用于炸片的主要品種。植株易感晚疫病和環(huán)腐??;對馬鈴薯X病毒免疫,較抗馬鈴薯卷葉病毒;不耐干旱和高溫,在干旱高溫條件下,塊莖內部易產生褐色斑點,影響炸片品質。一般單產2000~3000公斤/畝。
該品種適應性較廣,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甘肅等一季作地區(qū),以及山東、河南、江蘇、上海等二季作地區(qū)都有栽培。該品種喜肥水,尤其結薯期不能缺水。塊莖過大時易產生空心,因此,應適當密植,密度為4500~5000株/畝
優(yōu)質脫毒、高產、抗 旱品種
——2191/冀張薯8號/大白花
冀張薯8號:張家口市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育成。又名小白花、大白花或2191。2006年6月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晚熟品種,生育期110天,株形半直立,株高70-80厘米,分枝較多,葉色濃綠,花冠白色,天然結實,塊莖橢圓,白皮白肉,芽眼淺,結薯較集中,大、中薯率達84%。田間抗病毒病、晚疫病。淀粉含量17%,還原糖含量低于0.2%,一般畝產2000-3000公斤,最高可達4000公斤。屬耐貯藏鮮食品種,適于北方水肥條件高地塊種植。種植密度每畝3300株左右。
優(yōu)質脫毒、高產、抗旱中熟馬鈴薯品種
——克新1號
中熟品種,生育日數110天左右(播種至收獲)。株型開展,株高60~70厘米,莖綠色,復葉肥大?;ü诘仙?,雌蕊和雄蕊敗育,無天然結實。塊莖橢圓形,大而整齊,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深度中等,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較長,耐貯藏。植株較抗晚疫病、塊莖感?。粚Νh(huán)腐病免疫;抗馬鈴薯X病毒和Y病毒,高抗馬鈴薯卷葉病毒,對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PSTVd)有耐病性;根系發(fā)達,耐旱性極強;耐貯藏。豐產性好,一般單產2000~2500公斤/畝,高產可達3500公斤。
該品種適應性廣,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寧夏等省,中原二作區(qū)的山東、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也有栽培。目前,內蒙古的烏蘭察布盟700萬畝馬鈴薯,其中克新1號占95%。一般種植密度3500~4000株/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