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熱處理工藝的改進技術
第一,傳統(tǒng)的壓鑄模具、澆鑄模具的熱處理工藝就是淬火-回火,緊接著發(fā)展起來的是表面處理技術。由于作為壓鑄模具的材料多種多樣,而同樣的表面處理技術和工藝應用在不同的材料上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①最近,史可夫提出的針對模具基材和表面處理技術的基材預處理技術,在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對不同的模具材料提出了適合的加工工藝,從而改善了模具性能,提高了模具壽命。②表面改性技術,研究表明,獲得的模具表面實質是連續(xù)、致密無孔的VC鋼復合覆層,它不僅有很強的在600℃下的氧化抗力,而且有很強的抗熔融金屬還原的能力。第二,熱處理技術改進的另一個發(fā)展方向,是將傳統(tǒng)的熱處理工藝與先進的表面處理工藝相結合,提高壓鑄模具的使用壽命。如果將化學熱處理的方法碳氮共滲,常規(guī)淬火和回火工藝相結合復合強化,不但得到了較高的表面硬度,而且有效的硬化層深度增加、滲層硬度梯度分布合理、回火穩(wěn)定性和耐蝕性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從而使得壓鑄模具在獲得良好心部性能的同時,表面質量和性能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