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參數(shù) | |||
---|---|---|---|
品牌 | 優(yōu)美 | 型號 | T型 |
材質 | 鋁合金 | 用途 | 地面施工材料 |
產地 | 其他 | 規(guī)格尺寸 | 定制 |
汕頭地面分格條價格
分格縫
為了減少裂縫,在屋面找平層、剛性防水層、剛性保護層上預先留設的縫,剛性保護層僅在表面上作成V形槽,稱為表面分格縫。
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分格縫可將單塊混凝土防水層的面積減小,從而減少其伸縮和翹曲變形,可有效地防止和限制裂縫的產生。
分格縫應設置在裝配式結構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轉折處、與立墻的交接處。分格縫的縱橫間距不宜>6m。屋脊處應設一縱向分格縫;橫向分格縫每開間設一道,并與裝配式屋面板的板縫對齊;沿女兒墻四周也應設分隔縫。其它突出屋面的結構物四周均應設置分格縫。
6.溫度縫:即伸縮縫。
7.誘導縫:誘導縫是上海地鐵采用的一種方法,在原設置伸縮縫的地方作好防水處理,并在結構受力許可的條件下減少這部分(1m左右)位置上的結構配筋,有意削弱這部分結構的強度,使混凝土伸縮應力造成的裂縫盡量在這一位置上產生。采用這一措施后,其他部位混凝土裂縫明顯減少,這一方法雖有一定效果,但尚不能令人滿意。
二、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伸縮縫和后澆帶:
伸縮縫的設置距離一直是防水工程界關心的問題,目前就這一問題的探索和實踐一直十分活躍,但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
國外對伸縮縫間距的規(guī)定有三種情況,一是前蘇聯(lián)、東歐、法國等國家,規(guī)定室內和土中的伸縮縫間距約為30—40m,而英國規(guī)定處于露天條件下連續(xù)澆筑鋼筋混凝土構造物最小伸縮縫間距為7m;二是美國,沒有明確規(guī)定伸縮縫的間距,而只要求設計者根據結構溫度應力計算和配筋,自己確定合理的伸縮縫間距;三是日本,雖有要求,如伸縮縫間距不大于30m,施工縫間距為9m,但設計人員往往按自己的經驗和各公司的內部規(guī)定進行設計。國內規(guī)定伸縮縫間距為30m,但由于地下工程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而在城市中建設的地下工程工期往往有一定的要求,加上多設縫以后縫的防水處理難度較大,因此工程界采取了不少措施,如設置后澆帶、加強帶、誘導縫等,以取消伸縮縫或延長伸縮縫的間距。后澆帶是過去常用的一種措施,這種措施對減少混凝土干縮和溫度變化收縮產生的裂縫起到較好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后澆帶需待一定時間后才能澆筑混凝土,故對工期要求較緊的工程應用時受到一定限制。加強帶是工程界使用的一種新的方法,它是在原規(guī)定的伸縮縫間距上,留出lm左右的距離,澆筑混凝土時縫間和其他地方同時澆筑,但縫間澆筑摻有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寶雞、滄州、濟南等地采用這種方法后,伸縮縫間距可延長至60—80m。哈爾濱在混凝土中采用摻FSl01外加劑措施后,伸縮縫間距達到80—100m。
2.變形縫:
伸縮縫、防震縫基礎部位可不斷開;沉降縫基礎部位必須斷開;
3.施工縫與后澆帶:
施工縫和后澆帶基本不屬于同一范疇,關聯(lián)在于設置后澆帶會人為的形成施工縫。
汕頭地面分格條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