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參數(shù) | |||
---|---|---|---|
品牌/廠家 | 亳州富家藥材合作社 | 品種 | 白芍芽 |
種類 | 白芍芽 | 類型 | 種苗 |
等級 | 原種 | 純度 | 98 |
凈度 | 97 | 種子發(fā)芽率 | 96 |
種苗成活率 | 95 | 苗高 | 15 |
水分含量 | 0.8 | 適宜種植地區(qū) | 全國各地 |
包裝方式 | 編織袋 | 包裝規(guī)格 | 25 |
儲存方式 | 干 | 產(chǎn)地 | 安徽亳州譙城區(qū) |
(一)選地整地
栽種芍藥的土地,必須經(jīng)過3—4年白芍收獲之后才能翻土,因此,栽種前整地務必精耕細作。前作收獲后,選晴天不粘腳時,深翻30-40厘米,將土塊耕細整平,并施入牛糞、豬糞或餅肥等作基肥與泥混勻。
(二)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以芽頭繁殖和分根繁殖為主。分根繁殖能大大縮短芍藥栽培年限,省略了育苗步驟,故目前產(chǎn)區(qū)多采用分根繁殖。
分根繁殖:
芍藥的支根較多,收獲時將粗根剪下入藥用,把象筷子、鉛筆般粗細的根全部留下,按芽和根的自然分布情況,剪成2-4枝,每枝留1-2個飽滿的粗芽和帶1-3支根作為一株,根的長度保留4-6寸,將過長的根和側(cè)根剪掉,以供種苗用。9、10月在田間進行修剪芍藥時,也可將適合作種苗的根連芽剪下即可種植。
收獲時取下的種根,一般要經(jīng)過3-4個月才能下種,必須進行貯藏。其方法是:在高燥陰涼通風的室內(nèi),平地上先鋪上2-3寸濕潤的砂土,將芍根堆放其上,厚約5-6寸,芍根的芽頭應朝上,按順序傾斜放,上蓋濕潤的砂土2-3寸厚,四周用磚或其它物圍好。過半月后,砂土漸干,細沙下漏種苗孔隙中,為防止芍頭露土后干爛,應在堆上再鋪濕潤砂土1-2寸厚。貯藏期間,應經(jīng)常檢查,如干燥應適當灑水,但不宜過多,以不使砂土干燥為原則,水過多容生霉爛,貯藏期如發(fā)現(xiàn)霉爛應及時翻堆,除去霉爛的,然后重新堆放,以防止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