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參數(shù) | |||
---|---|---|---|
品牌/廠家 | 亳州富家藥材合作社 | 品種 | 白芍芽 |
種類 | 白芍芽 | 類型 | 種苗 |
等級 | 原種 | 純度 | 98 |
凈度 | 97 | 種子發(fā)芽率 | 96 |
種苗成活率 | 95 | 苗高 | 15 |
水分含量 | 0.8 | 適宜種植地區(qū) | 全國各地 |
包裝方式 | 編織袋 | 包裝規(guī)格 | 25 |
儲存方式 | 干 | 產(chǎn)地 | 安徽亳州譙城區(qū) |
白芍種苗什么時候種植移栽好
??1、采收
??白芍于栽種后3~5年采收。采收期,浙江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安徽、四川等地為8月間;山東為9月間。遲不超過9月底。過早會影響質(zhì)量和產(chǎn)量;過遲根內(nèi)淀粉轉化,干燥后質(zhì)不堅實,質(zhì)地清泡。采收選擇晴天,割去莖葉,挖出全根,抖去泥土。除留芽頭作種外,切下根部,加工藥用。一般畝產(chǎn)干根600-800公斤。
??2、加工
??芍藥的加工分為水煮、去皮、干燥三個步驟。
??水煮:將白芍根大小分開,在沸水中燙泡,燙時勤翻動使芍根均勻受熱。小芍根煮5-15分鐘,中等粗的芍根煮8~12分鐘,大的芍藥根煮12~15分鐘。鍋水以浸沒芍根為宜;煮過芍條的水不能重復使用,必須每鍋換水。
??去皮:待白芍根皮發(fā)白、無生心、有香氣時,迅速撈起放在冷水中浸泡,隨即取出刮去外皮,切齊兩端,依粗細分開曬干。也可先刮去外皮而后煮,再曬干。去皮的方式有兩種,包括人工去皮和機械去皮。
??(1)、人工去皮:用竹刀、玻璃仔細刮去芍根外層栓皮,并把有蟲眼處挖凈。不可用鐵制刀刮皮,否則會使其變色。
??(2)、機械去皮:將芍藥和粗河砂一統(tǒng)裝入滾筒機內(nèi),開動電源芍藥和粗砂隨齒輪轉動上下翻滾,在粗砂的摩擦下將芍藥的栓皮除去。
??白芍芽子傳統(tǒng)種植栽培管理方法
??蘆頭繁殖
??芍藥在收獲時,先將芍藥根從蘆頭著生處全部割下,所留下的蘆頭,選其形狀粗大、芽頭飽滿、無病蟲的,按蘆頭大小、芽的多少,切成2-4塊,每塊有粗壯的芽苞2-3個,作種苗。
??種芽的貯藏
??繁殖用的蘆頭選陰涼通風的地方,挖一深50cm左右的坑,坑底先鋪一層6cm-10cm的濕潤細沙,然后將芽頭賂上排放一層,上蓋一層厚6cm-10cm的濕潤細沙層積沙藏。
??移栽
??選地、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栽種。精細整地,結合整地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3000kg,深耕30cm-40cm,精耕細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