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JG/T 286— 2010
|
20××-××-××發(fā)布 |
20××-××-××實施 |
|
|
|||||||
|
||||||||
![]() |
||||||||
|
||||||||
![]() |
||||||||
|
TOC \o "1-3" \h \z \u 目 次.............................................................................. PAGEREF _Toc231095703 \h I
4 分類、分級與標記................................................................. 2
5 要求............................................................................. PAGEREF _Toc231095720 \h 3
6 試驗方法......................................................................... 5
7 檢驗規(guī)則.............................................................. 11
8 標志、包裝、使用說明書、運輸及貯存.............................................. PAGEREF _Toc231095770 \h 12
本標準參照GB/T 1.1-2009規(guī)范起草。
本標準是對JG/T 286-2010《低溫輻射電熱膜》的修訂,與JG/T 286-2010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修改了低溫輻射電熱膜的定義,增加了上限工作溫度、電極和安全特低電壓的術語和定義;
——增加了電熱膜阻燃分級,修改了標記;
——修改了溫度不均勻度的要求,刪除了升溫時間的要求和試驗方法,增加了電熱膜電極與阻性材料連接可靠性的要求和試驗方法,修改了異常溫度、工作溫度下泄露電流和電氣強度、耐潮濕、電源引線和連接的要求和試驗方法,刪除了刮劃的要求和試驗方法,修改了耐熱、耐燃、耐低溫的要求和試驗方法,修改了電熱輻射轉(zhuǎn)換效率的要求;
——修改了試驗條件;
——修改了抗沖擊性能的試驗方法,修改了工作壽命的試驗方法;
——修改了表1 檢驗項目表。
本標準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提出。
本標準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建筑環(huán)境與節(jié)能標準化技術會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JG/T 286-2010。
本標準適用于工業(yè)和民用建筑供熱用低溫輻射電熱膜,單相電源供電的電熱膜裝置其額定電壓不超過250V,三相電源供電的電熱膜裝置其額定電壓不超過480V。其他行業(yè)的電熱采暖用電熱膜也可參照使用。
本標準規(guī)定了低溫輻射電熱膜(以下簡稱“電熱膜”)的術語和定義,分類、分級與標記,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使用說明書、運輸及貯存。
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 2829-2002 周期檢驗計數(shù)抽樣程序及表(適用于對過程穩(wěn)定性的檢驗)
GB/T 3956-2008電纜的導體
GB 4208-2017 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
GB 4706.1-2005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4706.82-2014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房間加熱用軟片加熱元件的特殊要求
GB/T 7287-2008 紅外輻射加熱器試驗方法
GB 8808 軟質(zhì)復合塑料材料剝離試驗方法
GB/T 12113-2003 接觸電流和保護導體電流的測量方法
凡注明日期的,使用注日期的版本;沒有注明日期的,使用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訂內(nèi)容)。
3 術語和定義
3.1 電熱膜 electrothermal film
通電后能夠發(fā)熱的一種薄膜,是由電絕緣材料與封裝其內(nèi)的發(fā)熱電阻材料組成的平面型發(fā)熱元件。
3.2 低溫輻射電熱膜 electric radiant heating film for low temperature
工作溫度不超過200℃,工作時將電能轉(zhuǎn)化為熱能,并將熱能主要以熱輻射形式向外傳遞的電熱膜。
3.3 阻燃電熱膜 flame resistant electrothermal film
電絕緣材料具有一定阻燃特性的電熱膜。(所使用材料燃燒性能達到B1以上,具有一定阻燃特性的電熱膜)
3.4 柔性電熱膜 flexible electrothermal film
電絕緣材料為柔性薄片的電熱膜。
3.5 剛性電熱膜 rigid electrothermal film
電絕緣材料為剛性薄片或板的電熱膜。
3.6 金屬基電熱膜 metal based electrothermal film
發(fā)熱電阻材料為金屬材質(zhì)的電熱膜。
3.7 無機非金屬基電熱膜 inorganic nonmetal based electrothermal film
發(fā)熱電阻材料為無機非金屬導電材料的電熱膜。
3.8 高分子電熱膜 polymer based electrothermal film
發(fā)熱電阻材料為導電高分子材料的電熱膜。
3.10 正常工作 normal operation
當電熱膜接通電源時,按正常使用條件進行工作的狀態(tài)。
3.11 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 condition of adequate heated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通電升溫達到熱平衡的工作狀態(tài)。
3.12 工作溫度 working temperature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以額定工作電壓工作并且達到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后,表面平均溫度。
3.13 上限工作溫度 maximum working temperature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以額定工作電壓工作并且達到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后,表面可能達到的最高溫度。
3.14 電-熱輻射轉(zhuǎn)換效率 electric-to-radiant power transfer efficiency
電熱膜在額定電壓下工作直至達到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后,將輸入電功率轉(zhuǎn)換成輸出總輻射通量的百分比。
3.15 電源引線 supply leads
將電熱膜連接到固定電源布線的一組線纜。
3.16 電極 electrode
安裝在電熱膜內(nèi),為發(fā)熱材料供電的導電部件。
3.17 安全特低電壓 safety extra-low voltage
導線之間以及導線與地之間不超過42V的電壓,空載電壓不超過50V。
4.1 分類
電熱膜按封裝電阻材料可分為金屬基電熱膜(JM),碳纖維電熱膜、油墨電熱膜等無機非金屬基電熱膜(WM)和高分子電熱膜(GM)。
4.2 分級
電熱膜按防火等級(性能)可分為阻燃電熱膜(Z)和普通電熱膜(P)。
4.3 標記
4.3.1 電熱膜應采用下列標記方式:
|
|
![]() |
上限工作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功率密度,單位為瓦每平方米(W/m2)
額定工作電壓,單位為伏特(V)
電阻材料分類代號
阻燃分級(防火性能)代號
產(chǎn)品代號(D)
4.3.2 示例
示例:額定電壓為220V,功率密度為1000W/m2,上限工作溫度為160℃的阻燃金屬基電熱膜,標記為:DZJM220-1000-160。
電熱膜表面應光滑、平整,不應有明顯的氣泡,無劃傷、脆化、破裂、變形、分層、污染等明顯缺陷。
電熱膜長度、寬度尺寸偏差不應超過標稱尺寸(mm)的±1%。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工作,輸入功率和額定功率偏差不應超過±10%。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工作至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表面溫度不應超過產(chǎn)品上限工作溫度,電熱膜工作溫度應與應用工況相適應。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工作至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表面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之差不應大于6℃或平均溫度的10%,取兩者較大值。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工作至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電極任何一點溫度均不應大于電熱膜工作溫度。
5.7 異常溫度
電熱膜以1.12倍額定電壓工作至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維持8h,工作期間最高溫度不應超過上限工作溫度的1.2倍,并不應出現(xiàn)破裂、顯著變形、分層等現(xiàn)象。在經(jīng)過本標準6.8條的試驗后,電熱膜在室溫放置24h,功率變化率不應大于初始值的±10%,并應經(jīng)受電極與阻性材料連接可靠性、泄漏電流、電氣強度和耐熱、耐燃檢查。
5.8.1冷態(tài)絕緣電阻
電熱膜冷態(tài)絕緣電阻均不應小于50MΩ。
5.8.2 熱態(tài)絕緣電阻
電熱膜熱態(tài)絕緣電阻均不應小于50MΩ。
5.9工作溫度下泄漏電流和電氣強度
5.9.1工作溫度下泄漏電流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泄漏電流不應大于0.10mA。
5.9.2 工作溫度下的電氣強度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施加頻率為50Hz、3kV的交流試驗電壓,歷時1min,不應出現(xiàn)擊穿和閃絡現(xiàn)象。工作在安全特低電壓時,施加頻率為50Hz,500V的交流試驗電壓,歷時1min,不應出現(xiàn)擊穿和閃絡現(xiàn)象。
5.10.1 防水等級
電熱膜及其配套電源線防水等級應至少為IP68。
5.10.2 潮濕狀態(tài)下的泄漏電流
電熱膜在潮濕狀態(tài)下泄漏電流不應大于0.10mA。
5.10.3 潮濕狀態(tài)下的電氣強度
電熱膜在潮濕狀態(tài)下應承受頻率為50Hz、3kV的交流試驗電壓,歷時1min,不應出現(xiàn)擊穿和閃絡現(xiàn)象。工作在安全特低電壓時,施加頻率為50Hz,500V的交流試驗電壓,歷時1min,不應出現(xiàn)擊穿和閃絡現(xiàn)象。
5.11.1 電熱膜引出線
電熱膜引出線宜采用低煙無鹵阻燃線纜,引出線與電熱膜連接應采用壓接、鉚接、熔焊等可靠連接方式。
5.11.2導線的標稱橫截面積
電熱膜電源引線的導線標稱橫截面積應符合GB 4706.1-2005中表11的規(guī)定。
5.11.3 抗拉伸性能
電熱膜引出線應經(jīng)受不小于100N的拉力,試驗后電熱膜不應出現(xiàn)明顯變形、位移、斷裂等現(xiàn)象。
5.12 耐熱、耐燃
電熱膜發(fā)熱元件和配套電源線應達到分級要求。
5.13 剝離強度
柔性電熱膜的電絕緣材料與柔性薄片之間的剝離力不應小于3.0N。
柔性電熱膜經(jīng)過本標準6.15條的試驗后,不應出現(xiàn)脆化、破裂、變形、分層等現(xiàn)象,并應經(jīng)受電氣強度檢查。
柔性電熱膜經(jīng)過本標準6.16條的試驗后,不應出現(xiàn)絕緣層斷裂、變形、分層等現(xiàn)象,并應經(jīng)受電氣強度檢查。
電熱膜在經(jīng)過本標準6.17條的試驗后,不應出現(xiàn)脆化、破損、變形、分層等現(xiàn)象,應經(jīng)受外觀、功率偏差、工作溫度、電極與阻性材料連接可靠性和電氣強度檢查。
剛性電熱膜經(jīng)過本標準6.18條的試驗后,不應出現(xiàn)破裂現(xiàn)象,并應經(jīng)受電氣強度檢查。
剛性電熱膜經(jīng)過本標準6.19條的試驗后,不應出現(xiàn)破裂現(xiàn)象,并應經(jīng)受電氣強度檢查。
5.19 電-熱輻射轉(zhuǎn)換效率
電熱膜電-熱輻射轉(zhuǎn)換效率不應小于60%。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使用狀態(tài)下的壽命不應小于30000h。
6.1.1 除非另有規(guī)定,否則應在下列條件下試驗:
a) 不計及對溫度敏感的溫控器裝置;
b) 現(xiàn)場切割的電熱膜,測試應在連接電源引線并保護好邊緣后進行;
c) 環(huán)境溫度宜為20℃±5℃,測量電熱膜功率和溫度的試驗環(huán)境溫度宜為20℃±2℃;
d) 空氣相對濕度不宜大于85%;
e) 實驗室內(nèi)空氣應無明顯對流;
f)電熱膜試件長度宜為500mm~1000mm,寬度應根據(jù)生產(chǎn)廠家要求確定,本標準6.13條和6.14條的試驗試件應符合試驗方法的規(guī)定。
6.1.2 柔性電熱膜試驗樣品應為5個,剛性電熱膜試驗樣品應為6個,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 本標準6.2、6.3、6.4、6.5、6.6、6.7、6.8條的試驗應在一個樣品上。
b) 本標準6.9、6.10、6.11條的試驗應在一個樣品上。
c) 本標準6.12、6.13、6.14條的試驗應在一個樣品上。
d) 本標準6.15、6.16、6.17條的試驗應在一個樣品上。
e) 本標準6.18、6.19條的試驗應在一個樣品上。
f) 本標準6.20、6.21條的試驗應在一個樣品上。
外觀可采用目測方法。
將電熱膜放在平整的基準平面上,用精度為1mm的卷尺測量,分別測量每邊尺寸。
功率偏差試驗應按符合GB/T 7287-2008中第11章的規(guī)定。
6.5 工作溫度
6.5.1 測溫點分布
電熱膜測溫點分布可參照圖1。
注:T1~T9——溫度值,攝氏度(℃)。
圖1測溫點分布示意圖
6.5.2 試驗步驟
電熱膜試件在額定工作電壓下工作,升溫達到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后,按GB/T 7287-2008中第8章規(guī)定的方法依次測量圖1所示的9個測試點溫度值并記錄,取9個測試點溫度的算術平均值為電熱膜的工作溫度。
電熱膜經(jīng)過本標準6.5條的試驗后,取9個溫度值中的zui大值和zui小值,計算差值。
將電熱膜懸空固定在測試架上,確定測溫距離使電熱膜輻射面處于輻射測溫儀視場中間。根據(jù)電熱膜輻射面幾何中心處的法向全發(fā)射率εn調(diào)節(jié)輻射測溫儀修正法向全發(fā)射率εn。給試樣施加額定工作電壓,電熱膜處于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后用輻射測溫儀測量電熱膜的工作溫度及電熱膜電極各點溫度,計算差值。
6.8 異常溫度
6.8.1 試驗裝置
絕熱材料和測試槽可參照圖2。
6.8.1.1 絕熱材料
絕熱材料應有足夠的耐熱等級,測試過程中應保持穩(wěn)定,不應出現(xiàn)變形、塌陷等缺陷。上下絕熱層材料邊緣應至少超過被測試件邊緣100mm,且應緊貼被測試件,宜消除各層之間的縫隙。上下絕熱層材料的絕熱效果應滿足:d/λ=1.0±5% (m2k/w),其中d為絕熱層的厚度(m),λ為絕熱層的導熱系數(shù)(w/(mk))。
6.8.1.2 測試槽
測試槽4個側(cè)面均應封閉,材質(zhì)宜為厚度20mm的防火膠合板。
6.8.2 試驗步驟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工作,調(diào)整供電電壓,使輸入電壓等于額定電壓的1.12倍,升溫達到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持續(xù)通電保持8h,用熱電偶溫度計測量如圖1所示各點的溫度值并記錄,試驗期間平均完成9次測試。試驗完畢后觀察電熱膜表面變化情況。
注:1-上層絕熱材料; 2-電熱膜試件;3-下層絕熱材料;4-測試槽底板。
圖2 測試槽示意圖
6.9 絕緣電阻
6.9.1 冷態(tài)絕緣電阻
用精度不低于1.0級500V的兆歐表連續(xù)多位置測量電熱膜引出線與覆蓋在表面,面積為20cm×10cm的鋁箔之間的電阻,取各次測得的zui小值為試驗結(jié)果。
6.9.2 熱態(tài)絕緣電阻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工作至穩(wěn)定狀態(tài)后,立即斷電停止加熱,用精度不低于1.0級500V的兆歐表連續(xù)多位置測量電熱膜引出線與覆蓋在表面,面積為20cm×10cm的鋁箔之間的電阻,取各次測得的zui小值為試驗結(jié)果。
6.10 工作溫度下泄漏電流和電氣強度
6.10.1 工作溫度下泄漏電流
6.10.1.1 試驗原理可參照圖3,其中模擬網(wǎng)絡C應符合GB/T 12113-2003中圖4的電路要求。
6.10.1.2 電熱膜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工作,調(diào)整供電電壓等于額定工作電壓的1.06倍,當電熱膜達到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后試驗。通過選擇開關轉(zhuǎn)換和覆蓋在電熱膜表面鋁箔平移,用精度不低于0.5級的毫安表連續(xù)多位置測量電熱膜兩個引出線與鋁箔之間的泄漏電流,鋁箔的面積應為20cm×10cm。取測得的最大值為試驗結(jié)果。
圖3 工作溫度下的泄漏電流試驗電路示意圖
6.10.2 工作溫度下電氣強度
6.10.2.1 經(jīng)過本標準6.10.1條的試驗,且建立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1h后,在電熱膜試件的兩條引出線與覆蓋在表面,面積為20cm×10cm的鋁箔之間,連續(xù)多位置分別施加頻率為50Hz、3kV的試驗電壓,持續(xù)1min,觀察電熱膜表面變化;工作在安全特低電壓時,應施加頻率為50Hz,500V的交流試驗電壓。持續(xù)1min,觀察電熱膜表面變化。
6.10.2.2 試驗開始時,首先設定符合GB/T 7287-2008中式(4)計算規(guī)定的動作電流,施加電壓不應超過規(guī)定值的一半,然后迅速升高到規(guī)定值。
6.10.2.3 電氣強度試驗中,覆蓋在電熱膜表面的鋁箔應覆蓋部分折痕及受沖擊部位。
6.11.1防水等級
防水等級試驗應符合GB 4208-2017的規(guī)定,浸水時間應為72h,溶液應為1%的氯化鈉水溶液。
6.11.2 潮濕狀態(tài)下泄漏電流
6.11.2.1 經(jīng)過本標準6.11.1條的試驗后,電熱膜在室溫環(huán)境條件下放置24h,在不通電的狀態(tài)下試驗。
6.11.2.2 試驗原理可參照圖4,模擬網(wǎng)絡C應符合GB/T 12113-2003中圖4的電路要求。
6.11.2.3 通過選擇開關轉(zhuǎn)換和覆蓋在電熱膜表面鋁箔平移,用精度不低于0.5級的毫安表,連續(xù)多位置測量電熱膜兩條引出線與鋁箔之間的泄漏電流。Us 為1.06倍的額定電壓,鋁箔的面積應為20cm×10cm。取測得的最大值為試驗結(jié)果。
圖4潮濕狀態(tài)下的泄漏電流測量電路示意圖
6.11.3潮濕狀態(tài)下電氣強度
經(jīng)過本標準6.11.2條的試驗后,在電熱膜的兩條引出線與覆蓋在表面,面積為20cm×10cm的鋁箔之間,連續(xù)多位置分別施加頻率為50Hz、3kV的交流試驗電壓,持續(xù)1min,觀察電熱膜表面變化;工作在安全特低電壓時,施加頻率為50Hz,500V的交流試驗電壓,持續(xù)1min,觀察電熱膜表面變化。
6.12.1 電熱膜引出線。
電熱膜引出線可采用目測方法。
6.12.2導線的標稱橫截面積
電熱膜電源引線的導線標稱橫截面積測量應符合GB/T3956-2008的規(guī)定。
6.12.3抗拉伸性能
將電熱膜固定在拉力機上,在引出線上緩慢施加100N的力,持續(xù)3min。松開1min后重復1次。
6.13耐熱、耐燃
耐熱、耐燃試驗應符合GB 4706.82中第30章的規(guī)定。
6.14剝離強度
剝離強度試驗應符合GB 8808的規(guī)定。
6.15冷彎曲性能
冷彎曲性能試驗應符合GB/T 7287-2008中25.2.1的規(guī)定。
6.16冷折性能
冷折性能試驗應符合GB/T 7287-2008中25.2.2的規(guī)定。
將低溫試驗箱溫度設置為-40℃,溫度波動度不應大于±0.5℃。將電熱膜試件放置在低溫試驗箱中,存儲96h后取出,在室溫環(huán)境下恢復1h后,再進行外觀檢查和電氣強度的試驗。測試功率偏差、工作溫度、電極與阻性材料的連接。
測試在同一試品的正反兩個表面分別進行
將電熱膜放置在水平混凝土地面上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a)用一把重量140g,規(guī)格為6*100mm的十字槽螺絲刀,從1m高度自由落下,落下時方向應保證螺絲刀頂端撞擊到電熱膜表面。
b)用一個500g重的鐵球,從1m高度自由落下沖擊電熱膜表面,測試在同一試品的正反兩個表面分別進行。
c)在a)、b)試驗完畢后,觀察電熱膜表面變化。
將電熱膜放置在溫度為-15℃±2℃的低溫試驗箱中,保持4h后取出,舉到離混凝土地面2m高度,自由落下。試驗后觀察表面變化,在室溫環(huán)境下恢復1h,然后進行電氣強度的試驗。
電-熱輻射轉(zhuǎn)換效率試驗應符合GB/T 7287-2008中第17章的規(guī)定。
6.21.1 工作壽命試驗應符合GB/T 7287-2008中第22章的規(guī)定。
6.21.2 加速老化試驗應按產(chǎn)品使用說明書規(guī)定的實際安裝條件確定,試驗時間為360h。試驗結(jié)束后,樣品外觀符合本標準5.1條的要求,室溫放置24h后實際功率比初始功率偏差不超過±10%,電-熱輻射轉(zhuǎn)換效率不低于初始值的90%,同時滿足電極與阻性材料連接可靠性、泄漏電流,電氣強度和耐熱、耐燃要求,應判定該樣品壽命不低于30000h。
7.1 檢驗分類
產(chǎn)品檢驗應分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
出廠檢驗項目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表1 檢驗項目
序號 |
檢驗項目 |
要求
|
試驗方法
|
不合格 類別 |
檢驗類別 |
||
出廠檢驗 |
型式檢驗 |
||||||
1 |
外觀 |
5.1 |
6.2 |
B |
〇 |
〇 |
|
2 |
尺寸偏差 |
5.2 |
6.3 |
B |
〇 |
〇 |
|
3 |
功率偏差 |
5.3 |
6.4 |
A |
〇 |
〇 |
|
4 |
工作溫度 |
5.4 |
6.5 |
A |
— |
〇 |
|
5 |
溫度不均勻度 |
5.5 |
6.6 |
B |
— |
〇 |
|
6 |
電極與阻性材料連接可靠性 |
5.6 |
6.7 |
A |
— |
〇 |
|
7 |
異常溫度 |
5.7 |
6.8 |
A |
— |
〇 |
|
8 |
絕緣電阻 |
冷態(tài)絕緣電阻 |
5.8.1 |
6.9.1 |
A |
〇 |
〇 |
熱態(tài)絕緣電阻 |
5.8.2 |
6.9.2 |
A |
— |
〇 |
||
9 |
工作溫度下的泄漏電流和電氣強度 |
工作溫度下的泄漏電流 |
5.9.1 |
6.10.1 |
A |
〇 |
〇 |
工作溫度下的電氣強度 |
5.9.2 |
6.10.2 |
A |
〇 |
〇 |
||
10 |
耐潮濕 |
防水等級 |
5.10.1 |
6.11.1 |
A |
— |
〇 |
潮濕狀態(tài)下的泄漏電流 |
5.10.2 |
6.11.2 |
A |
— |
〇 |
||
潮濕狀態(tài)下的電氣強度 |
5.10.3 |
6.11.3 |
A |
— |
〇 |
||
11 |
電源引線和連接 |
電熱膜引出線 |
5.11.1 |
6.12.1 |
B |
— |
〇 |
導線的標稱橫截面積 |
5.11.2 |
6.12.2 |
A |
〇 |
〇 |
||
抗拉伸性能 |
5.11.3 |
6.12.3 |
A |
— |
〇 |
||
12 |
耐熱、耐燃 |
5.12 |
6.13 |
A |
— |
〇 |
|
13 |
剝離強度 |
5.13 |
6.14 |
A |
— |
〇 |
|
14 |
冷彎曲性能 |
5.14 |
6.15 |
B |
— |
〇 |
|
15 |
冷折性能 |
5.15 |
6.16 |
B |
— |
〇 |
|
16 |
耐低溫性能 |
5.16 |
6.17 |
B |
— |
〇 |
|
17 |
抗沖擊性能 |
5.17 |
6.18 |
A |
— |
〇 |
|
18 |
墜落 |
5.18 |
6.19 |
A |
— |
〇 |
|
19 |
電-熱輻射轉(zhuǎn)換效率 |
5.19 |
6.20 |
B |
— |
〇 |
|
20 |
工作壽命 |
5.20 |
6.21 |
A |
— |
〇 |
|
注 : “A”為A類不合格;“B”為B類不合格 “-”為不檢項目;“〇”為必檢項目 |
7.3 型式檢驗
7.3.1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
a) 新產(chǎn)品試制定型鑒定時;
b) 老產(chǎn)品轉(zhuǎn)廠生產(chǎn)時;
c) 正式生產(chǎn)后,設計、材料、工藝、結(jié)構(gòu)變化,可能影響產(chǎn)品性能時;
d) 正常生產(chǎn)時,每年應至少檢驗1次;
e) 產(chǎn)品停產(chǎn)半年以上,再恢復生產(chǎn)時;
f) 出廠檢驗結(jié)果與上次型式檢驗結(jié)果有較大差異時;
g) 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機構(gòu)提出型式檢驗要求時刪除。
7.3.2 型式檢驗項目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7.4 抽樣
抽樣應采用GB/T 2829-2002規(guī)定的二次抽樣方案,判別水平應為Ⅱ,不合格質(zhì)量水平RQL=80,查GB/T 2829-2002的表6,可得式(1):
(1)
式中:n —— 樣本數(shù)量;
Ac —— 合格判定數(shù);
Re —— 不合格判定數(shù)。
7.5 檢驗結(jié)果判定
7.5.1 檢驗中應按表1的規(guī)定,將不合格分為A類不合格和B類不合格。
7.5.2 檢驗批應抽取兩組樣本。對于一組樣本單位,若有一個A類不合格或兩個B類不合格,應判定該組樣本不合格。對于兩組樣本單位,若兩組樣本均合格,應判定檢驗批合格;若兩組樣本均不合格,應判定檢驗批不合格。若其中一組樣本不合格,應進行二次抽樣重新檢查,二次抽樣中的不合格數(shù)應是第一次和第二次檢查中不合格數(shù)的累計,檢驗結(jié)果中若仍有一組樣本不合格,應判定檢驗批不合格,否則應為合格。
8.1.1 產(chǎn)品應有標志,標志應使用規(guī)范的符號、文字。
8.1.2 產(chǎn)品標志宜0.5m標注1次,或在可能切割形成加熱單元的每段上標注。
8.1.3 產(chǎn)品標志應包括下列內(nèi)容:
——產(chǎn)品名稱、型號、規(guī)格;
——額定電壓或額定電壓范圍,單位為伏特(V);
——額定功率或功率密度,單位為瓦(W)或瓦每平方米(W/m2);
——上限工作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防水等級的IP代碼;
——出廠日期或編號。
8.2.1 經(jīng)檢驗合格的產(chǎn)品包裝時,應有可靠防潮措施,應附帶出廠檢驗合格證、使用說明書、保修卡及生產(chǎn)廠家聯(lián)系方式等。包裝箱外標志應符合GB/T 191的規(guī)定,包裝箱應牢固可靠,應確保在運輸過程中不因運輸導致?lián)p壞。
8.2.2 使用說明書應包括下列內(nèi)容:
——產(chǎn)品概述;
——主要技術性能參數(shù);
——使用方法;
——安裝方法;
——故障維修聯(lián)絡事項;
——安全注意事項。
——生產(chǎn)廠家技術支持的相關信息
8.3.1 運輸過程中應防止劇烈振動、擠壓,應采取防雨雪、防曬、防化學物品侵蝕等措施。
8.3.2 搬運應輕拿輕放,碼放整齊,嚴禁拋擲及踩踏。
8.4.1 成品應貯存在通風、周圍無腐蝕性氣體及液體、相對濕度不大于85%的倉庫中。嚴禁重壓,嚴禁露天存放。8.4.2
產(chǎn)品應按型號分類存放,存放處應平坦、平整避免咯傷、刺破、變形,堆碼高度不應大于包裝箱上標明的堆碼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