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下軌道式推拉醫(yī)用鉛門存在很大的缺陷:軌道占用了室內空間,軌道里的滑輪容易被磨損,總是需要維修。市場上的上軌道式推拉鉛門雖然解決了前兩個問題,但由于滑輪和軌道承擔了所有的重量,鉛防護門會對滑輪的軸施加一個扭轉力矩導致滑輪容易扭曲變形;由于摩擦力大,開門時噪音也大.此外,如果異物卡住輪軸,鉛門就只能拿去修理了。
上面已經(jīng)說到,利用磁懸浮可以減小摩擦和壓強。然而,僅憑借單純的永磁體是無法完成磁懸浮的。1842年,英國數(shù)學家賽紹爾.恩紹就提出了earnshaw定理,證明了單憑鐵磁性永磁體是無法建立穩(wěn)定平衡,而抗磁性物質產(chǎn)生的斥力又太小.所以接下來要嘗試找到一種設計,能夠幫助永磁體建立穩(wěn)定平衡。
眾所周知,如果你把試圖把一塊磁鐵懸浮在另一塊的上方,它就會翻過來并吸在下面的磁鐵上。從能的觀點看,這是由于磁鐵被吸過去的時候,磁力和重力都做正功,使系統(tǒng)能量降低;從力的觀點.,這是由于下面的磁體對上面磁體的邊緣有著吸引力,產(chǎn)生一個向下轉動的力矩,如果降低系統(tǒng)的重心,就可以讓重力產(chǎn)生力矩,從而使系統(tǒng)更穩(wěn)定。
圖3是滑輪導軌的橫截面圖。我們在分析時不妨把它抽象成圖4的側視圖,兩個灰色的長方體代表滑輪,T字代表輪軸,外圍的是導軌(見圖4)。這種設計使得只有滑輪與導軌接觸點承受壓力,壓強大。
圖5是我設計的導軌橫截面。外圍一圈是導軌,兩色分別是磁體的南、北極,深色是鉛門主體.這樣的設計使得門的重心大約位于門的中部,遠低于導軌,一旦導軌偏離平衡,重力力矩就會把它拉回平衡位置,從而建立了穩(wěn)定平衡。為了便于我們下面的討論,我們把和門連接的磁體起名叫“滑片”和導軌相連的磁體叫“承重片”,承重片與導軌等長,滑片與導軌等寬.
這樣就解決了上述的三個問題:①滑片與導軌不接觸,這避免了摩擦,不會產(chǎn)生噪音和磨損;②導軌上而要承重的面積等于滑片的總面積,而滑片的面積可以做得較大,根據(jù)壓強定義式P=F/S,導軌承受的壓強小于傳統(tǒng)滑輪軌道;③這個防輻射鉛門沒有下導軌槽,不存在下導軌門的各種弊端。
如果在導軌上安裝線圈,通上圖5中箭頭方向的電流,線圈就會受到垂直紙面向里的安培力,滑片就會受到反作用力而垂直紙面向外運動,從而實現(xiàn)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