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淬火的變形問題解決措施
真空爐中的加熱主要依靠輻射傳熱的方式進行,對流傳熱作用很少,因此靠近加熱元件的刀具比“背陰”(不直接面向輻射體的一方)處要快,相應的在淬火加熱溫度下的保溫時間也就不同,碳化物的溶解程度不同,致使紅硬性上有差別。另外360°方向吹氣冷卻的真空爐,氣流吹向負載的周邊,四周比心部的冷卻要快,進一步加劇了紅硬性的差別。要想解決這種差異,一方面適當延長淬火保溫時間,保證爐內各部位的刀具都燒透,另一方面真空爐本身的冷卻方式、冷卻速度也有影響,如冷卻風機的啟動方式、爐內氣體的流向等。目前,真空爐氣體的冷卻方式除360°圓周冷卻方式外還有上下方形冷卻方式,上下方形冷卻時氣流穿過負載,有利于多層放置的小工件。所以,應根據工件的特點選用相應的爐型。
真空淬火的變形問題
大家普遍認為淬火變形小是真空淬火的優(yōu)勢之一,但在實際生產中并非完全如此,對于細長桿件和薄的圓片狀刀具,圓周360°冷卻的真空爐淬火的變形量遠遠大于鹽浴淬火。真空爐中淬火時氣體流向對工件的淬火變形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圓周冷卻方式冷卻時氣體流向工件四周,易導致工件變形,而上下方形冷卻方式氣體能均勻流經豎直放置的工件,變形要小。
為避免工件淬火變形,裝爐方式也很重要,原則上氣體應均勻流經工件,工件不能因自身重量或相互擠壓而變形。
真空淬火脫碳問題
在真空加熱時,由于氧分子稀薄,氧的分解壓很低,氧化作用被抑制,通常情況下不會在加熱過程中發(fā)生氧化、脫碳以及其它化學腐蝕。但是,對于已存在脫碳層的工件,在真空狀態(tài)加熱時表面脫碳層有加深、加劇的情況發(fā)生。為什么在真空狀態(tài)脫碳層會加重,既然與氧的反應被抑制,那么可能是與碳原子在金屬內的擴散有關。加熱時在脫碳與未脫碳的交界區(qū)碳原子會向低碳區(qū)發(fā)生擴散,真空加熱的時間又長,致使脫碳層加深。因此,千萬不要認為真空不氧化就把表面略有脫碳的工件放入真空爐加熱,這有可能使得脫碳更嚴重,影響成活硬度。
真空爐爐體材質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由于高速鋼是高溫淬火,爐體保溫材質的性能除了對設備使用壽命、降低生產成本有著很大的影響外,對熱處理的效果及產品質量也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在2012年對真空爐進行了大修,更換了爐膽、加熱元件等部件,由于忽視了爐膽碳素纖維的質量,維修后按正常工藝淬火回火的刀具硬度居高不下,逐步反復提溫回火至600℃才將其硬度降至63~66HRC,但該批刀具發(fā)往用戶后,用戶復檢時發(fā)現硬度只有58~60HRC。再次分析前后硬度差異的原因,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淬火回火后的高硬度僅限于表面層,熱處理后機加工把表面的高硬度層磨掉了,刀具內部真實的硬度并不高。至于表面高硬度是由于新爐膽碳纖維中的碳揮發(fā),在高溫加熱過程中碳原子滲入刀具表面,造成了硬度高的假象。由于忽視了設備的影響,采取了錯誤的工藝措施,導致了廢品。
此外,爐內揮發(fā)的碳纖維還會污染加熱元件,嚴重時使加熱元件放電打火,一旦打火的火弧沖擊到工件上,就會造成工件表面局部燒傷,影響質量。我們的Cr12MoV模具板件當時有過燒傷三次的教訓。這種碳纖維的污染一直經歷了半年的揮發(fā)、抽氣才慢慢消去。因此,在確定爐襯時應注意選用密度高、質量好或者經過一些表面處理工藝進行保護的碳素纖維材料。
真空熱處理是清潔、節(jié)能、先進的熱處理技術,但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只有不斷掌握規(guī)律,采取措施,揚長避短,才能充分發(fā)揮其特有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