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傳感器是為了代替人和生物體的感覺器官并擴大其功能而設(shè)計制作出來的一種裝置。人和生物體的感覺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檢測對象的有無或檢測變換對象發(fā)生的信號;另一是進行判斷、推理、鑒別對象的狀態(tài)。前者稱為“感知”,而后者稱為“認知”。一般傳感器只有對某一物體精確“感知”的本領(lǐng),而不具有“認識”(智慧)的能力。智能傳感器則可將“感知”和“認知”結(jié)合起來,起到人的“五感”功能的作用。
什么是智能傳感器?至今尚無公認的科學定義,但是,很多人認為智能傳感器是將“傳感器與微型計算機組裝在一塊芯片上的裝置”?;蛘哒J為智能傳感器是將“一個或致個敏感元件和信號處理器集成在同一塊硅或砷化鋒芯片上的裝置”。顯然,這種定義過于狹窄。
美國宇航局Langleg研究中心的Brckenridgc和Husson等人認為智能傳感器需要具備下列條件:(1)由傳感器本身消除異常值和例外值,提供比傳統(tǒng)傳感器更全面、更真實的信息;(2)具有信號處理(例如包括溫度補償、線性化等)功能;(3)隨機整定和自適應;(4) 具有一定程度的存儲、識別和自診斷功能;(5)內(nèi)含特定算法并可根據(jù)需要改變。
不論哪一種定義都說明了智能傳感器的主要特征就是敏感技術(shù)和信息處理技術(shù)的結(jié)合。也就是說,智能傳感器必須具備“感知”和“認知”的能力。如要具有信息處理能力,就必然要使用計算機技術(shù);考慮到智能傳感器體積問題,自然只能使用微處理器等。